<<  < 2013 - >  >>
1 2 3 4 5 6
7 8 9 10 11 12 13
14 15 16 17 18 19 20
21 22 23 24 25 26 27
28 29 30 31




第一章  南朝宋少帝刘义符:养不教、父之过

 

刘裕托孤

 

南朝宋的开国皇帝名叫刘裕,他是夺取东晋政权以后登上皇帝宝座的,都城仍然在建康(今江苏南京)。刘裕是个不错的皇帝,但他的后代们就不行了。

永初三年(422年)三月,刘裕得病了。得的什么病?史书记载:“帝素有热病,并患金创,末年尤剧,坐卧常须冷物……”

就是说,刘裕早年就患有热病,身体经常发热,晚年更加严重,坐或者睡的时候,都需要一些冷的东西来降温。而且,刘裕还患有金创。所谓金创,就是金属利器对人体造成的创伤。就是说刘裕当年在打仗的时候受过重伤。

刘裕是个非常节俭的人。因为他怕热,有人给他献了一张石床,刘裕睡在这张石床上,浑身感到非常舒服。但他转眼一想,打一张木床需要不少钱,何况是一张石床呢?于是,他下令将那张石床砸毁了。

刘裕得病后,张夫人、皇太子刘义符以及太尉、长沙王刘道怜(刘裕的弟弟),司空徐羡之,尚书仆射傅亮,领军将军谢晦,护军将军檀道济等人轮流侍药,伺候刘裕。

大臣们请求向神灵祈祷,刘裕不许,因为他向来不相信鬼神,只是派侍中谢方明到祖庙焚香,把自己的病情向祖先报告。

刘裕的祖籍是彭城(今江苏徐州),字德兴,小字寄奴,出生于东晋哀帝兴宁元年(363年)。他是汉高祖刘邦的弟弟刘交的二十二世孙。西晋灭亡的时候,他的曾祖父为了躲避战乱,举家迁居到京口(今江苏镇江)。

刘裕的祖父叫刘靖,担任过东晋的东安太守。他的父亲刘翘,担任过郡功曹(功曹是郡守的佐吏)。

刘翘本来不是什么大官,再加上他早逝,所以刘裕小时候十分贫穷。他的亲生母亲叫赵安宗,早年也去世了,刘裕是靠继母萧文寿拉扯大的。萧文寿生有两个儿子,一个是刘道怜,一个是刘道规。

刘裕虽然生活贫困,但他素有大志,在乱世中逐渐成长起来,成为东晋北府兵的一名将领。北府兵是东晋孝武帝初年由名将谢玄组建训练的一支精锐部队,在历史上非常有名。后来,刘裕官至相国,被封为宋王,掌握了晋室大权。公元420年,刘裕取代东晋恭帝司马德文,登上皇帝宝座,改国号为宋,历史上把这一政权也叫刘宋。

南朝宋国的地盘很大。它的北部以秦岭、黄河与北魏为界,西至四川的大雪山,西南包括今天的云南,南部以今天的越南横山与林邑(古国名,在今天的越南中部)接壤,东部和东南部临海,是南朝疆域最大的王朝。

五月,刘裕病情加重,他知道自己的日子不多了,于是安排后事。

刘裕最信任的人有三个:徐羡之、傅亮、谢晦。于是,刘裕在临终前让这三个人为顾命大臣,将来辅佐自己的儿子刘义符治理天下。

徐羡之是东海(今江苏常熟)人,在东晋朝与刘裕是同事,关系非常好。徐羡之出身于百姓家庭,虽然没有多少学问,但很有才能。他性格沉默寡言,不爱多说话,喜怒不形于色,很有城府。刘裕做了皇帝后,封他为南昌县公,职务是司空、录尚书事、扬州刺史。

傅亮是灵州(今宁夏灵武)人,出身于东晋官宦之家。他的父亲傅瑗担任过安成郡(治所在今江西安福县)的太守。由于出身不同,傅亮小时候就有读书的机会,因此他博学多才,文章写得非常漂亮。因为他积极拥戴刘裕当皇帝,所以得到刘裕的重用。刘裕当了皇帝后,傅亮主要给刘裕起草诏书以及其它文件。

谢晦是阳夏(今河南太康县)人,是东晋太常卿谢裒(póu)的玄孙。我们对谢裒这个人比较陌生,但提到谢安就比较熟悉了。谢安是东晋著名的政治家、军事家,有一个成语叫“东山再起”,讲的就是谢安的故事。还有历史上著名的“淝水之战”,谢安是这场战役的总指挥,而谢安就是谢裒的儿子。

谢裒有五个儿子,在当时都非常有名。谢安是第三子,第二子叫谢据,谢据的儿子叫谢朗,谢朗的儿子叫谢重,谢重生有五个儿子,第三子就是谢晦。所以,谢晦是当时名人的后代。

谢晦在东晋朝当过中兵参军,后来经人推荐,转到刘裕手下,任太尉参军,从此得到刘裕的赏识。刘裕当了皇帝后,谢晦得到重用,任领军将军兼散骑常侍,负责皇帝的保卫工作。

刘裕为什么不让自己的弟弟刘道怜当顾命大臣呢?因为刘道怜是个平庸之辈,没有什么才能,行为举止浅俗拙劣,而且还贪得无厌,难以担当大任,刘裕很看不起他的这个弟弟。

刘裕一共有7个儿子,长子刘义符,次子刘义真,三子刘义隆,四子刘义康,五子刘义恭,六子刘义宣,七子刘义季。当初,刘义真任扬州刺史,镇守建康的石头城。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职位,一般人是得不到这个职位的。刘裕的继母萧文寿对刘裕说:“道怜是你的兄弟,应该让他担任扬州刺史。”

萧文寿提出这个意见,是出于公心呢还是出于私心?可能两方面都有,因为刘道怜是她的亲生儿子。

刘裕说:“我和道怜是兄弟,怎么能吝惜一个职位呢?给他任何一个职位都舍得。但是,扬州是建康的根本,地理位置非常重要,而且事务非常繁重,道怜是胜任不了这个工作的。”

萧文寿说:“道怜已经五十多岁了,难道不如一个十几岁的娃娃吗?”

这个十几岁的娃娃,指的就是刘义真。

刘裕解释说:“义真虽然担任扬州刺史,但大小事情都是由我作主的。道怜已经是大人了,如果他和义真一样,大小事情都由我作主,这恐怕影响不好。如果让他自己作主,又怕他胜任不了。所以,不论是从国家着想,还是为道怜着想,他都不适合去做扬州刺史,希望母亲见谅。”

萧文寿听了,无话可说,这件事只好作罢。刘裕死后的第二个月,刘道怜也病死了。

刘裕还有一个弟弟,叫刘道规,倒是很有才能,但早在东晋义熙八年(412年)就病死了,所以刘裕只能依靠外姓人做皇太子的辅佐大臣。

檀道济是当时著名的军事家,他也有机会做顾命大臣,但刘裕没有看中他。刘裕在临终前对皇太子刘义符说:“檀道济虽然有才略,但这个人没有远大志向,远远比不上他的哥哥。”因此,刘裕不仅没有让檀道济做顾命大臣,反而将他调出建康,担任了镇北将军、南兖州刺史。

刘裕确定了徐羡之、傅亮、谢晦为顾命大臣,他是不是对这三个人就十分放心呢?不是。

刘裕单独对皇太子刘义符说:“徐羡之、傅亮没有异图,我比较放心。谢晦多年跟随我征战,懂得随机应变,如果说有异图的话,必定是此人。过些日子,可以让他到会稽(今浙江绍兴)或者江州(今江西九江)去任职。”

可见,刘裕对谢晦是很不放心的。

最后,刘裕还向刘义符交代了特别要注意的一些问题,原话是这样说的:“朝廷不须复有别府,宰相带扬州,可置甲士千人。若大臣中任要,宜有爪牙,以备不详人者,可以台见留队给之。有征讨,悉配以台见军队,行还复旧。后世若有幼主,朝事一委任宰相,母后不烦临朝。仗既不许入台殿门,要重人可详给班剑。”

这段话的意思是说,朝廷不要在都城建康之外再设立陪都,宰相可以监管扬州,配一千名军士。担任重要职务的大臣,要配备得力的助手。遇到战争,主要依靠国家现有的军队,不要借兵,不要依靠外援。战争结束后,让他们各回各地。以后,如果皇帝年幼,要把军国大事交给宰相处理,不要让母后临朝。所有的兵器一律不准带入皇宫,特殊的人可以让他们带班剑(木剑)入朝。

刘裕对以后的内政、战争都作了安排,这些问题的核心是保证皇太子的安全和统治地位,一句话,就是保证刘氏江山的安全。

当月,刘裕就死了,死年60岁。

那么,刘裕看中的这三个顾命大臣,会不会忠心辅佐未来的皇帝刘义符呢?

 

少帝失德

 

刘义符生于东晋义熙二年(406年),出生地是京口。母亲名叫张阙,也就是刘裕的张夫人。

当时,刘裕已过不惑之年,已经44岁了,在刘义符出生之前,他一直没有儿子。因此,刘义符的出生,让刘裕非常高兴,他对这个长子也倍加宠爱。

刘义符长大以后,臂力过人,善于骑射,而且还懂音乐,可以说是一个挺有本事的人。刘裕当了皇帝后,他理所当然地被立为皇太子。这一年,刘义符15岁。

刘义符在当皇太子期间,就表现出他的恶性。他喜欢结交一些不务正业的小混混,整天跟这些人在一起吃喝玩耍,很不安分守己。

有一次,谢晦对刘裕说:“陛下,您的年纪越来越大了,应该考虑一下将来的事情。皇帝的位置非常重要,不能把这样重要的位置让给没有才德的人啊。”

谢晦说这样的话,显然是看出了皇太子刘义符的不少毛病,所以想提醒一下刘裕。

刘裕听出了谢晦的意思,于是问道:“那么,你觉得庐陵王怎么样?”

庐陵王指的是刘裕的次子刘义真。

谢晦没有直接说刘义真怎么样,而是婉转地说:“让我去考察考察再说吧。”

这就是说,谢晦觉得让刘义符做皇帝是很有问题的。

谢晦到石头城考察刘义真,刘义真盛情地接待了谢晦,并打算与谢晦长谈一些事情。但谢晦却不愿意与他啰嗦,只是哼哼哈哈地应付一番就完事了。考察回来,谢晦对刘裕说:“庐陵王虽然聪明多智,但品德远远比不上他的才能,也不适合当皇帝。”刘裕听了这话,便打消了更换皇太子的念头,并且让刘义真担任了南豫州刺史,出镇历阳(今安徽和县)。

刘义真知道这件事后,对谢晦、徐羡之、傅亮三人产生了仇恨。

刘裕病重后,刘义符大部分时间在外边游乐。他与一帮小混混坐着龙舟,听音乐,看歌舞……直到天黑,玩累了,就干脆在龙舟上过夜,根本不考虑他老爸的病情。

造成这样的结果,当然与刘裕和张夫人的教育不到位有关。刘裕44岁才得到第一个儿子,因此他对刘义符过于溺爱了,刘义符的生活过于优越,骄生惯养,沾染了不少坏毛病,而刘裕和张夫人又不能及时对儿子进行教育,致使刘义符的恶性更加膨胀。

永初三年(422年)五月,刘裕死后,刘义符接班当了皇帝,史称少帝。刘义符尊刘裕的继母萧文寿为太皇太后,立太子妃司马茂英为皇后。司马茂英是东晋恭帝司马德文的女儿海盐公主。后来,刘义符又尊自己的母亲张阙为皇太后。

刘义符当皇帝这一年才17岁。

刘裕驾崩,举国哀悼,但刘义符却幸灾乐祸,喜悦的心情溢于言表。在治丧期间,他竟然召集乐队和演员,演奏乐曲,表演歌舞,而且大吃二喝,所吃的菜肴大大超过了平时的水平。不仅如此,刘义符还不知从哪里搞来一些不三不四的女人,在宫里鬼混,淫荡声传出很远。而他作为一个皇帝,竟然毫无愧疚之感。

六月,也就是刘义符做皇帝的第二个月,刘义符任命尚书仆射傅亮为中书监、尚书令,由傅亮、徐羡之、谢晦共同辅政。刘义符把军国大事交给三位辅政大臣,自己依然我行我素,与一帮小混混在一起游玩。从此,朝政大权掌握在傅亮、徐羡之、谢晦三人手中。

刘义符不务正业,只顾与一帮小混混寻欢作乐。这些小混混都是一些市井无赖,什么阴险的损招都使得出来。

有一天,一个小混混见刘义符闲得无聊,便卑躬屈膝地走到他跟前,说:“陛下,我听说商朝的时候有个美女叫妲己,纣王非常喜欢她,但她总是不开心。纣王为了让她高兴,就命人给妲己设了‘虿(chài)盆’玩,一下子就把妲己逗乐了。我想这‘虿盆’一定很好玩,我们也试试!”

“虿”就是蛇蝎一类有毒的虫子。商纣王确实“玩”过虿盆,但不是逗妲己高兴的,而是当时的一种酷刑。

刘义符一听,很快来了精神,说:“好,我们今天就玩‘虿盆’!”

刘义符命人在紫云殿前弄来一个很大的铜缸,又命人捉来很多蝎子、蛇等一类的毒虫,然后将这些毒虫都扔到铜缸里。准备工作就绪后,刘义符命人从死囚牢里提出一个大汉,剥光大汉的衣服,然后将这个死囚犯扔进铜缸里。

铜缸里的那些蛇蝎等毒虫密密麻麻地爬到大汉身上,又缠又蛰又咬,痛苦万状的大汉在铜缸里拼命挣扎,发出一阵阵惨绝人寰的惊叫。

刘义符和那帮小混混爬在缸边,一边观看,一边乐得手舞足蹈,狂欢乱叫。

当然,那个大汉很快就死了。

又一天中午,刘义符正在紫云殿午休。突然,殿顶剥落的一片漆皮正好落在他的眼皮上,把刘义符弄醒了。他从眼皮上拿下那片漆皮,望着年久失修、斑斑驳驳的殿顶,心里来气了。老子当了皇帝,还住这样的宫殿,实在有损老子的面子。于是,他急忙下床,命内侍敲响景阳钟,召集群臣上朝议事。

景阳钟是刘义符的老爸刘裕的发明。刘裕当了皇帝以后,很多大臣在早朝的时候经常迟到。刘裕经过调查得知,大臣们迟到是因为听不到上早朝的鼓声,因为皇宫里的宫殿林立,各种建筑物纵横交错,鼓声受到阻挡,大臣们根本听不到。于是,刘裕命人在景阳殿上吊起一口大钟,结果钟声传得很远,大臣们再也不迟到了。因为这口钟吊在景阳殿上,所以人们称之为景阳钟。只要景阳钟一响,就说明早朝要开始了。

当然,除了出现紧急情况,景阳钟不是随便可以敲响的,那是有时间性的。而此时正是午休时间,刘义符却命人敲响了景阳钟。傅亮、徐羡之、谢晦等大臣们一听景阳钟响了,都以为出了什么大事,于是纷纷穿好官服,三步并作两步跑到金銮殿。

刘义符生气地坐在金銮殿上,见大臣们已列班站定,于是说:“朕登基数月来,你们一个个都住在漂亮豪华的王公府第里内享受,却让我住在这破烂不堪的紫云殿里,你们说说,你们能吃得下饭,睡得着觉吗?”

刘义符说到这儿不说了,用眼珠子扫了扫殿下的群臣,看他们有什么反应。但是,大臣们都不知道刘义符究竟要干什么,所以谁也没有说话。

刘义符见大家不吱声,于是加大嗓门说:“限你们在三个月之内,给朕拆掉紫云殿,重建一座比现在大四倍的、天下最大最美的紫云殿!”

傅亮急忙走出朝列,对刘义符说:“启奏陛下,当今国库匮乏,北方战事频频,三月之内建成新殿,恐难成命。”

傅亮说的北方战事,是指刘裕死后,北魏政府乘机派兵南下,对宋国的滑台(今河南省滑县)等几个地方发动了进攻,并于当年年底攻占了滑台。

傅亮的话刚说完,徐羡之、谢晦也相继出列,支持傅亮的意见。

刘义符见这三个老家伙穿一条裤子,不禁大怒。他刚要发作,正好这三人中不知哪一位消化不良,一时没有憋住,在金銮殿上放了个响屁。刘义符听到这声响屁,气得笑了,却装作暴怒的样子,大吼道:“金銮殿上,胆敢大放狗屁,给我推出去斩了!”

满朝文武大臣纷纷跪倒在地,给三位辅政大臣求情。

刘义符眼珠子转了转,用手指着傅亮、徐羡之、谢晦,说:“留下你们的狗头可以。”接着,他转身喊道:“来人哪,脱下他们的裤子,用手绢将他们的屁眼给我堵上!”

群臣听了,真是哭笑不得,只好依旧跪在地上,继续为三位大臣求情。

刘义符眨巴眨巴眼睛,把手一挥,说:“也罢。不过,你们明天都给我拆紫云殿去,不到者定斩不饶!”

因为一个响屁,傅亮等三人险些丢了性命。

景平元年(423年)正月,北魏军进攻金墉(当时洛阳城西北角的一个小城),河南太守王涓之弃城逃走,金墉落在北魏军手里。

当月,刘义符任命豫章刺史蔡廓为吏部尚书。蔡廓这个人以刚正不阿受到刘裕的重用,大小官员都对他有些害怕。现在,朝廷让他担任吏部尚书,他对傅亮说:“如果将官员的升迁和任免、调补的权力全部交给我,我就接受任命;否则,我是不会接受任命的。”

傅亮把蔡廓的话告诉了徐羡之,徐羡之说:“黄门侍郎、散骑常侍以下的官员任免,全权交给蔡廓,我们不再参与意见。至于黄门侍郎、散骑常侍以上官员的人选,还是应该由我们共同研究,统一意见。”

傅亮又将徐羡之的意见转达给蔡廓,蔡廓说:“我不能在徐干木签署过的黄纸上再签署自己的名字。”

“干木”是徐羡之的小名。官员任免和升迁、调补的文件是用黄纸写的,然后由录尚书事和吏部尚书共同签名才能有效。

蔡廓不肯接受任命,不是因为他想跟徐羡之争权夺势,而是因为他看到当今天子昏庸无道,他不愿意屈从权威而干自己不愿意干的事情。他要正儿八经地任用干部,但遇上刘义符这样的昏君,他的愿望是不可能实现的,所以他拒绝担任这一重要职务。

景平元年(423年)二月,太皇太后萧文寿去世。老太太活了81岁,这在当时是高寿中的高寿了。刘义符不感到悲伤也就算了,这小子竟然与身边的人拉着牵引灵柩的大绳子放声歌唱,又唱又叫,并且将萧文寿的棺材推来推去,当作游戏来玩耍。他一边玩,一边鼓掌大笑,整个皇宫几乎都能听到他的笑声。

当时,有一个退休的老干部叫范泰,他听说刘义符太不像话,就上了一道奏疏说:“我听说陛下常常在后花园习武练功,所用的鼓虽然在宫内,但鼓声却远远传到了宫外。陛下在禁宫深院打打杀杀,又在朝廷各部公堂之间喧哗嘶喊,这样不但不能威服四方,反而会让人家觉得怪诞不经。陛下即位以来,把所有政务都交给宰相大臣,实际上同商朝的武丁一样,有着服丧期间闭口不言的美誉。想不到您却亲近小人,这恐怕不是治理国家的好办法和维持世风的好策略。”

可刘义符根本没有理会范泰的劝告,依然我行我素。

那么,面对这样一个昏君,傅亮他们会采取什么办法呢?

 

密谋废帝

 

景平二年(424年)二月,三位辅政大臣在傅亮家里一商量,决定废掉刘义符,立刘裕的第三子刘义隆为帝。

他们为什么不立刘裕的第二子刘义真呢?因为他们与刘义真是有积怨的。

刘义真与刘义符是同父异母的兄弟,比刘义符小一岁。他是一个美男子,长得特别帅,脑袋瓜又相当聪明,喜欢文学,但品德却不怎么样。谢晦不是考察过他吗,谢晦在刘裕面前没有说他的好话,这就把刘义真得罪了。刘义真出镇历阳后,他发现自己的哥哥刘义符终日不理朝政,大权掌握在傅亮、徐羡之、谢晦手中,于是便萌发了篡位之心。他在朝廷安插亲信,与太子左卫率谢灵运、员外常侍颜延之以及慧琳道人关系密切,来往有些异常。

刘义真曾经说:“有朝一日我当了皇帝,就任命谢灵运、颜延之为宰相,慧琳道人为西豫州刺史。”

谢灵运是东晋名将谢玄的孙子,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山水诗人。谢灵运性情偏激傲慢,不愿意受法律和世俗的约束,因而受到傅亮、徐羡之等当权派的排挤,没有担任什么实职,只是把他安排到文学侍从的岗位上而已。因此,谢灵运怀才不遇,常常感到愤愤不平。

颜延之也是当时著名的文学家,文章写得非常漂亮,在当时无人能比,与谢灵运并称为“颜谢”。但是,颜延之也是一个怪人,嗜酒如命,到30岁还不娶老婆。傅亮嫉妒颜延之的才能,所以颜延之跟谢灵运一样,都不能得志,只能借酒浇愁,打发时光。

慧琳道人是一位高僧,善于写作政论一类的文章,文笔犀利,在当时颇有名气。

司空徐羡之等人对刘义真与谢灵运、颜延之、慧琳道人的过分亲密十分讨厌,于是就派刘义真原来的一个手下范晏去提醒刘义真,劝他不要跟谢灵运一帮人搅在一起。刘义真说:“谢灵运思想空疏不切实际,颜延之心胸狭窄,见识浅薄,但他们正如魏文帝曹丕所说的‘古今文人都不拘小节,却能以名节自立’。我们几个人性情相投,所以我才跟他们交往。”

徐羡之见刘义真不听劝告,于是杀鸡给猴看,先拿谢灵运等人开刀。他以谢灵运、颜延之挑拨是非,离间亲王与朝廷的关系,诽谤朝廷要臣为由,将谢灵运贬为永嘉(今浙江温州)太守,颜延之贬为始安(今广西桂林)太守。

刘义真到历阳上任之后,不断地伸手向朝廷要钱要物,徐羡之、傅亮等人每次都会有所裁剪,不完全满足刘义真的要求。对此,刘义真非常怨恨,经常散发一些不满的言论,并要求调回朝廷任职。谘议参军何尚之多次进言劝阻,刘义真执意不听。

此时,徐羡之、傅亮等人正在谋划废掉刘义符的大事。但他们考虑到,如果废掉刘义符,按理就应该让刘义真当皇帝。所以,他们决定先除掉刘义真,然后再实行第二步计划。

刘义符与刘义真因为不是同一个母亲所生,很早就闹下了矛盾。这一点,徐羡之他们是清楚的,所以,要借刘义符之手除掉刘义真,看来是不成问题的。

徐羡之他们罗列了刘义真的一些罪状,让傅亮作为代表去见刘义符。

傅亮好不容易找到刘义符,把事情一说,刘义符当即就同意了。这样,傅亮立即派人到历阳,将刘义真贬为庶人,并押往新安(今安徽黄山市)。

前吉阳县令张约之刚调回朝廷准备提拔,但他却不识时务,竟然上疏为刘义真求情。傅亮、徐羡之就任命张约之为梁州府参军,不久又派人秘密地将张约之处死了。

不久,傅亮他们又派人到新安,将刘义真处死。刘义真死年18岁。

五月,傅亮、徐羡之、谢晦将南兖州刺史檀道济、江州刺史王弘调入建康,将废立之事告诉了二人,并让中书舍人邢安泰、潘盛为内应,准备发动政变。檀道济、王弘都是善于带兵打仗的人,要发动政变,没有强大的武力支持是不可能成功的,所以徐羡之他们将二人作为坚强的军事后盾。

当时,刘义符在建康的华林园造了一排商店,亲自买卖东西,讨价还价,以此为乐。他还跟身边的人划船游玩,傍晚又在天渊池玩耍,晚上就在龙舟上睡觉。

第二天天亮后,檀道济、谢晦领兵开路,徐羡之等人随后跟进,从云龙门入宫。邢安泰、潘盛已先行说服了刘义符的警卫部队,所以这些警卫部队没有作任何阻挡。

此时,刘义符还没有起床,政变的士兵冲了进去,杀掉刘义符身边的两个侍从,并砍伤了刘义符的手指。士兵们活捉了刘义符,收缴了他的玉玺和绶带,将他押到东宫。

政变成功后,徐羡之宣称奉皇太后张阙之命,列举了刘义符的若干罪恶,宣布废刘义符为营阳王,贬皇后司马茂英为营阳王妃。接着,徐羡之下令,将刘义符押往吴郡(今江苏苏州),幽禁在金昌亭。

六月,傅亮亲自率领一批官员赶赴江陵(今湖北省荆州)去迎接宜都王、荆州刺史、刘裕的第三子刘义隆,让他到建康即皇帝位。随行的祠部尚书蔡廓走到寻阳(今江西九江西南),患病不能继续前进。傅亮与蔡廓临别时,蔡廓对傅亮说:“如今营阳王刘义符在吴郡,朝廷的供奉应该十分优厚,待遇不能降低,万一刘义符有个好歹,你们就有弑君的罪名。到那时,你们想活也活不成了。”

傅亮从建康出发时,已经与徐羡之、谢晦等人商量好了,要彻底除掉刘义符,不留后患。此时,傅亮听了蔡廓的话,吓得惊出了一身冷汗。他急忙写了一封信,火速派人送往建康的徐羡之,试图阻止杀害刘义符的行动。但已经晚了,信送给徐羡之时,刘义符已经被杀了。

徐羡之看了傅亮的信,很不高兴,说:“事先一起商量好的计划,怎么能够转过身就改变主意,而把恶名加给别人呢!”

刘义符怎么死的呢?徐羡之等人派邢安泰去吴郡处决刘义符。刘义符年轻力壮,奋起抵抗,仓皇逃跑。追击的士兵用门闩猛击刘义符的头部,刘义符被打翻在地,随即被追兵们杀死,死年19岁。

七月,傅亮一行人到达江陵,向宜都王刘义隆奉上了奏章和皇帝的玉玺、服装等东西。刘义隆当时年仅18岁,与二哥刘义真同岁,也是同父异母的兄弟。刘义隆发布文告说:“我无才无德,蒙上天错爱降下大命,我实在惶恐惊悸,怎么能担当起如此大任呢!现在暂且回到京师,哀祭祖先陵墓,并向朝中贤能的大臣陈述我的意见。希望诸位大臣体谅我的用心,不要再说别的了。”

此时,刘义符、刘义真被处死的消息已经传到江陵,刘义隆手下的人都劝刘义隆不要去建康。

司马王华说:“先帝(指刘裕)功盖天下,四海威服;虽然他的继承人失德,但皇家的威望并没有改变。徐羡之、傅亮他们并没有司马懿那样的野心,他们接受托孤的重任,享有崇高的地位,一时半会儿不会反叛。至于他们杀死刘义符和刘义真,是怕二人活着将来报复他们,所以痛下决心,除掉了二人,这也是可以理解的。所以,殿下只管放心地去京师,这样才能不辜负上天及百姓的希望。”

长史王昙首、南蛮校尉到彦之也劝刘义隆去建康即皇帝位。这样,刘义隆一行于七月十五日从江陵出发,八月八日抵达建康。

第二天,刘义隆首先拜祭了父亲刘裕的陵墓,才正式登基当了皇帝,改年号为元嘉。刘义隆就是南朝宋文帝。

元嘉三年(426年)正月,刘义隆以废君弑君等罪名下诏,将傅亮、徐羡之、谢晦等治罪。徐羡之畏罪自缢而死,死年63岁。傅亮、谢晦都被处死,傅亮死年53岁,谢晦死年37岁。

檀道济因为与刘义隆的心腹王弘关系友好,所以没有被杀,后来被任命为江州刺史。但到了元嘉十三年(436年),檀道济还是被刘义康(刘裕第四子)借刘义隆的名义杀害了。

 

对于刘义符的悲剧,《南史·少帝传》最后有一段议论,主要意思就是把责任推到了刘裕和张阙身上,认为他们教子无方,对儿子管教不严,致使刘义符成了一个缺德的昏君。

南朝著名的史学家、文学家裴子野后来评论说,古代君王养育儿子,儿子会说话的时候,由师傅教他文辞;会走路的时候,由师傅教他礼仪。刘宋国的皇家教育,一向与此不同。皇子在宫里的时候,交给奴仆婢女;在宫外,则依靠左右跟班。不论是太子,还是皇子,都有所属的“帅”和“侍”,但是,担任这二种职务的人,都是等级低下的臣仆。太子、皇子们的言谈举止,教育修养,以及行善行恶都由他们诱导。而他们口中从不谈论礼义,见识不知古今。因此,拘束谨慎的人,能把太子和皇子引向小气鄙俗,而狂妄粗暴的人,则可能把太子和皇子引向凶暴与邪恶。年幼的亲王,赴州就任,而负实际责任的,却是长史,并由长史推广教化,执行政务。他们也往往窃弄权柄,恣意横行。所以,皇族根部虽然很茂盛,优良的枝叶却很少。继位的小皇帝年纪幼小,邪恶奸佞之人世代不断。虽然恶物丑类,出自上天,然而习惯已成,流毒久远呵!直到刘宋太宗皇帝刘彧,更是无道,连整个国家都丢弃了他,也是由于亲近奸佞小人的缘故呀!呜呼!有国有家的人,应当以此为鉴。

 

  • 标签:历史 
    发表评论:
    天涯博客欢迎您!